吃过钓鱼台或人民大会堂国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国宴的滋味,它不单单作用于味蕾,更作用于你的心理和精神。那种在庄重中沁润的醇厚,在华贵中飘逸的浓香,即使片刻咀嚼,也终生难忘。
中国人很在意吃,富有富的奢靡,穷有穷的讲究。但吃饭的事一上升为筵宴,便给美味佳肴平添了另外的味道,让单纯的吃变得复杂起来。
“钧台大享”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国宴。国宴参加享礼者为夏朝的400诸候,每位诸候席前摆5个筐、5个高脚盆、5个铜鼎,里边盛满各样美食。但席间大家面面相觑,惴惴不安,并没有人把心思放在吃食上,让我们的老祖宗的第一次国宴吃得颇显沉重。
原来,“钧台大享”的背景是,老去的大禹改禅让制为世袭制,处心积虑地让自己的儿子启继位。事成后,启担心诸候不服,所以就效仿其父召开涂山大会的办法,用国宴的形式招待天下诸候。果然不出所料,夏启的同姓部落有扈氏,反对启继父位,拒绝赴宴。迫于形势,启直到3年后,才出师征讨。
据前段时间在美国召开的20国金融峰会的花絮新闻称,宴会中胡锦涛主席的座位被安排在前总统布什的旁边,曾招致某国元首的嫉妒和不满,他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被人为地夸大了。国宴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为此,各国礼宾机构,都有专为国宴安排座次的“社交秘书”,他们平素专门负责收集各国元首的生活新闻,除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外,还包括各类八卦情报,以及时搞清楚近期将要到访的国宾中谁和谁有过节,他们的健康状况如何,以及涉及元首夫妻的绯闻人物有哪些等,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国宴中安排最恰当的座次。
在国事访问6个月之前,东道国外交部和来访国外交官员就已经开始频繁地接触和联络。来访国家元首个人的饮食喜好,随行人员中是否有素食者、糖尿病患者,或是对某些食物有无过敏反应等,均已被仔细研究,且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后,才拟定国宴菜单,报请国家元首审核批准。难怪著名外交家迈耶爵士说:“安排国宴,是外交中一项最精妙的艺术。”
对国宴设计最用心、最讲究的当属英国女王了。女王是53个英联邦国家的精神领袖,历来视国宴为大英帝国的脸面,并总结出了一套各司其职、滴水不漏的运作程序,其杯盘的摆放甚至精确到毫米距离。
英国国宴的近300名侍从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工作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容不得丝毫差池。安排宴会大厅时首先开始行动的是工匠组。他们负责在宽敞的圣乔治大厅中央摆放一张长51.2 m、宽24.4 m的巨型红木餐桌。这道程序的困难之处在于该餐桌是由68张活动桌面和13只桌架组合而成的。为了让桌子中正笔直,工匠们需要在圣乔治大厅的两端找好中心点,并通过放在桌面上的三角形瞄准器完成工作。桌子摆放整齐后,另有专人负责除尘并上光,擦过至少7遍之后,桌面光彩熠熠,宛如一条清澈明亮的溪流穿过大厅。
英女王还把“美食需配美器”的中国格言发挥到极致,餐具的颜色与图案不仅要与每一道菜色相搭配,还要尽量与来访客人的国家有联系。比如中国人崇尚红色和黄色,认为它们象征着吉祥美满;而美国人却认为红色意味着挑衅或动荡。有时,为了得到一个完美的搭配,女王会煞费苦心地命人打开皇宫库房,拿出皇室的极品收藏——精美的瓷器和银器来清洗使用。摆放餐具需要相当精确的测量,即使是最熟练的侍从,也不能靠经验,而必须靠尺子。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客人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
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热菜送到国宾们的面前,是让所有国宴总管都头痛的事。因为厨房距宴会厅都有相当一段距离,热菜又不能在传送的过程中二次加热,所以说在一场国宴中最忙的不是大厨和总管,而是厨房的侍从们。为此英女王授意,对宴会厨房进行军事化管理,一声令下,待从们闻风而动,快捷如飞。通常,热菜先由送餐车送到楼上宴会厅旁边的备餐间,由等候在那里的厨师进行造型装饰。负责餐饮的侍从官通过手势向站在女王后面的服务生暗示菜已准备好。就是再训练有素,端着菜奔跑总是不雅观的,所以他们为此专门修建了封闭的上菜通道。统一上菜的时间则由秘密设在大厅门外的红绿灯来控制,绿灯上,红灯止。
作为一国之君,英女王有时不得不用智慧或技巧来躲避她不喜欢的食物。女王在英联邦的汤加岛国访问时,主人用最上等的烤乳猪作主菜招待女王。可是女王并不喜欢烤乳猪,于是在宾主致辞后,她亲自切下一小块肉放进自己面前的盘子里,和切成片的龙虾肉与火鸡肉搅在一起。在女王刻意制造的热烈气氛中,她又夹了两片西瓜放在自己的盘内,所以在她轻轻咀嚼水果时,别人还以为她吃了烤乳猪。
当然,女王也有面对怪异食物却不得不吃的无奈。同属英联邦的太平洋某小国,国宴中竟以炮制后的风干老鼠和蝙蝠为压桌菜,而且请主宾首先开宴,听到他(她)的赞赏后,主客方即可享用。众目睽睽之下,女王自然难以拒绝。正如女王所说:“我们必须保持应有的礼貌,人家引以为傲的美食,我们唯有欣然接受。”
1986年的重阳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华访问。中国方面早就知道英女王为了美容和健康养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但在通过外交方式征询她的饮食要求时,她爽快地提出要入乡随俗,完全接受中国官方的安排。
中国外交部礼宾司的特别接待组经过向健康美容专家的咨询求教,为女王拟定了清淡爽口的国宴。根据要求,钓鱼台国宾馆的总厨师长为英国女王准备了如下的冷热菜点:
冷盘:水晶虾冻、菠萝烤鸭、白斩鸡、如意鱼卷、腐衣卷菜、梳子黄瓜、四样小菜。
热菜:茉莉鸡糕汤、佛跳墙、小笼两样、龙须四素、清蒸鳜鱼、桂圆杏仁茶。
点心:鲜豌豆糕、鸡丝春卷、炸麻团、四喜蒸饺、黄油、面包、米饭。
据说,伊丽莎白二世对这次招待相当满意。尤其对中国饮食文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还要提到的是我们平日连泡过的茶叶也要吃掉的毛泽东主席,他就是设国宴也一样体现简单朴素的风格,有时还打上特有的毛氏幽默。
1960年正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在湖北武昌的东湖客舍设国宴,招待朝鲜客人。席间,有一道很特殊的菜肴竟是用萝卜苗和萝卜叶烧制的,既清苦又粗糙,让客人有些难以下咽,而毛主席却热情地向朝鲜客人介绍说:“这道娃娃菜,营养价值很高。萝卜在中药书上很有地位,叫‘小人参’,很补人哩!”朝鲜人有用高丽参进补的习惯,听了毛主席的推荐,每个人都大口地吃起“小人参”来。
如今,中国国宴的菜系,已被称为“堂菜”,特色是清淡、软烂、嫩滑、酥脆、香醇;口味以咸为主,较温和的,或有刺激味的辅之。据说这种烹调风格适应性很强,基本可以满足中外大多数宾客的口味要求。如海参鸡块中的鸡块,既可烧也可蒸。具体地说,因近两代国家领导人多出身江浙,所以目前国宴以扬州菜为主打风格,以国宴顶级浓汤为核心口味。该浓汤制作时间长达三天三夜,开坛飘香,味道鲜醇,营养丰富,养生保健,深受各国领导人的好评。
“开水白菜”是最受欢迎的国宴精品菜,它精选东北大白菜心和国宴顶级清汤制作而成。看似朴实无华,却尽显国宴制汤功夫,汤色淡黄清彻,香醇爽口,沁人心脾。佛跳墙也是一道极品国宴菜,此菜精选鲍鱼、鱼翅、辽参、鱼肚、干贝、鲍菇、鸽蛋、裙边等8种顶级原料,配以国宴顶级浓汤制作而成。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中国国宴的菜单频频曝光,已不再作为国家机密封存。比如国家领导人日前设欢迎出席北京残奥会的贵宾三菜一汤的菜单,有中式牛排、清炒双蔬、吉庆龙虾和鸡豆花汤。另外还有花样拼盘、点心、水果及冰淇淋。就是为之前奥运会开闭幕式举行的国宴,也一律是“三菜一汤”,只是品种有所不同而已。这让人想起古人的警句:“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希望那些数不清的宴会的享用者,也能见贤思齐,上行下效,以节俭为荣、以奢靡为耻,永远铭记“奢靡之费,甚于天灾”的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