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琅琊山的美丽传说
侯万江
琅琊山在东晋以前无名,当地人称主峰摩陀岭。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躲避战乱驻跸于此,后成了东晋元帝,才有了琅琊山。直到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在南山兴建宝应寺(即今日之琅琊寺),才打破历史的沉寂,开始繁荣与发展。从北宋的欧阳修开始,声名日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探幽访古,题诗刻石,王安石、曾巩、宋濂、文征明、李梦阳、王世贞等著名诗人、文学家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唐、宋以来的摩崖、碑刻约有数百处之多。
关于琅琊山的传说:好多年以前,东海龙宫里有一座宝山。这座山比珊瑚树还气派,比珍珠塔更精巧。东海龙王高兴的时候总要去观赏观赏,苦闷的时候也要到宝山前转悠转悠,消愁解闷。
这座神山却感到自己无依无靠怪孤寂的。一天,它趁东海龙王去南海观音那里吃酒,便偷偷地跑出东海来到陆地,赏花看景,还要跟南三山拜为兄弟,与北五岳一试高低。东海龙王知此消息,气得一根根龙须直抖,立即从观音老母那里讨了根定山神针,想把宝山钉在陆地,不许它乱跑。因此,这座山既没留在长江南,也没去成黄河北,被钉在江淮之间的滁州,成了滁州府的西山。
自从有了这座山,滁州的风景十分怡人。此山横穿南北,象一座亮丽的风景。远看莽莽苍苍,近看一片黛色。奇树、怪石、红花、清泉,处处可见,天上的白云缠绕着山腰,空中的鸟儿一群群一阵阵地飞来做窝垒巢,不愿离去。
一天,一个云游的和尚见此山如此美丽,就在山上盖了座寺院叫“西山寺”, 便收留个小和尚,取名超然,跟自己学着念经。这小和尚外表像个机灵鬼,谁知笨得不开窍。随你教他怎样念经,他是喘气就忘。教了几个月的“阿弥陀佛”, 却把四个字忘了两个,还有一个念歪了,只会念“摩陀,摩陀”。老和尚只好摇摇头,叹口气。心里想:算了吧,这小超然简直是“歪脖子树——难成材”了,一气拍拍屁股,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
老和尚在外面一呆就是半年多。一天,听说滁州蝗虫成灾,老和尚犯愁了,心想:我火星顶脑门子,丢下超然留在寺院,十有八九要饿坏了。想着想着,老和尚翻山涉水地往回赶。回到寺院一看,小超然比早先长得又高又大,又白又胖,一点不像受饿的样子。
老和尚说:“超然啊,为师我外出这么长日子,你是吃什么东西长得这样好的?”
超然还是那句话:“摩陀,摩陀。”
“什么摩陀可以充饥填肚子呀?”
小和尚指了指几块五彩石头道:“摩陀,摩陀。”
老和尚摇摇头说:“笑话,石头怎能充饥呢?徒弟你莫骗我。”
小和尚见师傅不信,就转身到院外,不一会拾来一堆石头,放在锅内。小和尚一边烧火煮石,一边嘴里念着:“摩陀,摩陀。”不一会儿,从热气腾腾的锅里冒出了一股股香气,闻了叫人直流口水。小和尚盛了满满的一钵子,端到老和尚面前。老和尚在山下走得又累又饿,见石头煮得又黄又香,就抓起一个送到嘴里。想不到这东西黄得象杏子,软得象山芋,甜得赛桃子,三口两口把钵子里的都吃光了。吃过之后,觉得满身爽快,连脸上的皱纹也消失了。
第二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以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此后,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 “摩陀山”了。 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高一脚低一脚地赶路。一日,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的奔波劳累,大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看见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他喝下,没过一时三刻,便能伸伸膀子挺挺腰了,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大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好,草药不知吃了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
“怎么,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怎么流落在荒郊野外?”
大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没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他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大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此后,他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
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观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的往事,便吩咐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