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访谈主席生活秘书--吴连登
发布时间:2011/3/23  阅读次数:3132  字体大小: 【】 【】【

吴连登,毛泽东主席的生活管理员,陪伴毛泽东度过了最后的12年,人称“毛主席管家”。他是江苏盐城人,1942年生,种过田,务过工,当过服务员。1961年,在颐年堂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由于紧张,他端的茶竟洒掉了一半,却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1964年,二十二岁的吴连登,被毛泽东要去管生活和家务。吴连登把这看成是自己的使命,尽心尽力地做。毛泽东家里的人,都喜欢这个年龄不大的“小管家”。毛泽东心情好的时候,有时开起玩笑来就没准了。吴连登的家乡是盐城,毛泽东就喊他“咸城人”,因为“盐是咸的嘛”!吴连登的“登”和电灯的“灯”是谐音,毛泽东就说他“是自己身边一盏不灭的灯”。虽然吴连登的年龄比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李讷还小,但按毛主席立下的“家规”,她们还得叫吴连登“叔叔”呢!

1964年在国庆十五周年的这一天,吴连登没想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的休息期间,把他找到身边,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工作。这对于当时只是中南海一名普通服务人员的吴连登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荣誉,他有点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第一次见毛主席是1961年,在中南海的颐年堂见到毛主席。我那个心情又高兴、是又紧张。当时我觉得我没想到我一个穷孩子,进到中南海,而且能见到毛主席。当时我的心情,我就是说话的时候,我有点那个都不是很自然了。主席坐下来以后,完了以后当时接一杯水,当时这个王延平,他叫我:"你今天这杯水,你得给主席端过去。"这样呢,我就端了这杯水,我这个手有点颤抖。主席只要第一次见到生人,主席都问得特别仔细,"你是姓什么?叫什么?什么地方人?多大年龄?"我当时跟主席说:"我叫吴连登。"后来主席说,后来就问哪,主席说:"你这个名字是你父母亲给你取的吗?"我说:"不是。"主席说:"我看也不是。"后来他说:"是谁给你取的这个名字呢?"后来我告诉主席,我说:"我这个名字是一个老和尚给我取的。"主席说这个名字好、好,完了以后他就问我什么地方人?我说我是江苏盐城的,后来他说江苏盐城,盐城那个地方,他说我很熟悉,因为新四军重建军部不就在江苏盐城吗,所以主席对那里印象特别深。

毛主席的唯一享受

“主席的正餐一般是四菜一汤,一个荤菜,一个鱼,一个半荤半素,一个全素。每天的食谱、菜品采购,都由我来定。我的责任重大,如果主席因为吃不好而生病,我没法向全国人民交待。”让吴连登苦恼的是,毛主席从来不对饭菜发表任何意见,也从来不主动说想吃什么。所以除了四菜一汤,吴连登还要准备四个小碟。“一碟蒜泥,一碟辣椒。还有两碟是两道其他的菜,如果主席吃了,我明天就做给主席吃。”

有人说毛主席常吃红烧肉,吴连登纠正说:“其实主席绝不是天天吃、每周吃,我们安排一个月吃两三次。主席平时吃杂粮、青菜比较多,几乎每天要吃一个红薯,一个玉米。”

吴连登说,毛主席唯一在生活上有要求的,就是烟和茶。“茶叶,主席一直喝龙井。但抽烟,却让我们费尽了心思。”主席战争年代抽过旱烟,抽过从国民党缴获的纸烟和其他杂牌烟。解放后,还抽了几年的三五牌香烟。也抽过中华、熊猫。1969年,主席对雪茄产生了兴趣。“有一次,主席在游泳池召集领导开会,旁边坐着的李先念抽着雪茄烟。主席总是看他,眼巴巴地看着。一般开会没人给主席递烟,李先念那天给了主席一根。主席接了过来说,‘先念啊,你抽这么好的烟,也不告诉我。’”

吴连登开始四处打听李先念抽的雪茄。“它是成都一个老师傅自己卷的。我们把他请到了北京,专门给主席卷烟。这个雪茄烟有个缺点,抽了容易引起咳嗽。为此,我们在里面加了一些止咳化痰的中草药。我们还考虑,主席毕竟年龄大了,又有烟不离手的习惯,为了保证安全,不引起火灾,这个烟加了一个特殊的工艺,在30秒之内不抽,它就会自动熄灭。”

吴连登感慨地说:“如果非要说主席有什么特权,享受了什么生活,那么这个抽烟,就是主席唯一的一点喜好。主席去世后,我坦诚地讲,家里没有剩一分钱存款。”    《环球人物》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copyright 2000-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