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
由90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以及36个岛村组成。这些形状大小各异的淀泊,最大的有两万多亩,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最小的不到百亩,芦苇环绕,恬逸幽静,显现了白洋淀水域构造的独特。白洋淀水域辽阔,水质良好,物产丰富,生态自然,久负盛名。这里四季分明,景随时移,不同时节各有千秋,是人们回归自然,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佳地。1991年9月18日,***主席亲笔为其题词:“华北明珠白洋淀”。2001年11月,白洋淀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区。
浩浩白洋淀,一年四季有风景。春日芦苇吐绿,新荷出水,各种叫不上名的鸟儿在湖面上快活地飞来飞去,鸣叫之声悦耳动听。夏季荷花正艳,莲叶和芦苇把整个淀子衬托出数不清的绿意。秋天的芦苇就像一排排英勇的战士,巍然屹立在数百平方公里的洼地,秋风吹过,芦花飘荡,俨然战士的钢枪在太阳下闪闪发光。隆冬的白洋淀最为沉寂,严寒把绿色冻得已不见踪影,只有在冰面上时时飞过的冰床子提醒人们这里还不曾被人忘记。
白洋淀最美当属夏季。站在高地,满眼的绿色一直延伸到无边的天际。荡舟湖面,荷红苇绿,凉风习习,早已没有难耐的暑热,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赤脚放在水里,任船儿一路前行,说不出的惬意与舒适。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汇聚了唐河、府河、漕河、拒马河等九条河水,人称“九河下梢”。解放前,从保定市区的府河码头乘船,可以一直到坐到天津。300多平方公里的淀区被村庄和芦荡分割成大小不同的100多个淀泊,3700多条沟壕、河道,把淀泊串联成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宫。
每个沟壕、河道就像陆地上大大小小的道路一样,淀里人穿行其间如履平地,一点都不会走错。难怪当年日本鬼子进了白洋淀只有被动挨打的份,鬼子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雁翎队员的观察之中,而雁翎队的踪迹鬼子们却一点也找不到,不被动挨打才怪呢。
乘着小舟,一路欣赏河道两侧的风光。游船、渔船和放鸭用的鸭排子来往穿梭。游船相向驶过,友好的船工和游客还可以相互打个招呼。夫妻档的小渔船上,一个摇橹,一个撒网,如果再配上晨曦的微光,简直就像一幅恬静的水墨画,令人心旷神怡。鸭子是水乡的特产,放鸭的渔民划着一只又窄又长的鸭排,驱赶着鸭子在水中觅食、游戏。由于整日都吃水里的虫子,白洋淀的鸭子生的蛋与别处的不一样。鸭蛋煮熟,放上一段时间,剥开以后,从红红的蛋黄中渗出一层油来,吃在嘴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清香。
河边的野荷花、崖上的芦苇,绿得让人眼馋。久居城市的人们,难得见到这样无边无际的绿野,都禁不住多吸上几口新鲜空气。
白洋淀旅游变化最大的是新添了两处大投入的民营景点。景点内挖土为湖,筑累为山,举目四望,真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穿游芦苇丛中,或荡舟河港湖汊,或品尝鱼虾鸭蟹,或暂住湖边小墅,都另有一番情味。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白洋淀旅游做足了水乡风情和大作家孙犁的文章,游人来到白洋淀不再只是简单一游,更多的是体味北国水乡特有风俗与人情。淀上已建起王家寨、东田庄、大淀头三个水乡民俗风情村,游人来到风情村,可以住在渔民家中,品尝渔家大嫂亲手做的水乡饭菜。如果有兴致,还可以自己烧火,亲手体验一把贴饼子、熬小鱼、打锅巴,织苇席,编渔网。白天乘船随渔民出河打鱼捕虾,夜晚在湖边顺水流放河灯,许上一个心愿,让河灯带上自己的心愿流向远方。年轻人如果有兴致,还可以用弓箭射鸭子、打水仗、游船之间渔歌互答。
走进白洋淀,美景令人陶醉,美食让人流连,民俗耐人寻味,文化令人肃然起敬。一座白洋淀,就是一部历史与自然浑然天成的大书,走近她,越品越有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