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1693年,即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到红螺寺旅游。这是有文字记载、清十二个皇帝中唯一次以怀柔为目的地的出游。据传说,康熙皇帝此次来到红螺寺,除了进香礼佛、观赏寺院外、还品尝了寺内僧众献上的果脯等当地土特产品,康熙吃后连连夸赞。这个故事的后续部分是:康熙帝所吃果脯就是出自于皇上同族、当地满人老乡之手的“渍山果”。
源于满族先民的“渍山果”习俗同样被怀柔境内的满族后人们继承了下来。这样一个食用、制作果脯的民俗、民风,对于一个果脯生产厂家来讲可以看作是一块具备了顺风顺水条件的天然宝地。
当年,怀柔作为部分满族同胞选择,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三百年后,一个传承自满汉两个民族、历经千年的中国传统食品――果脯,它的生产基地――红螺食品又在这里出现。
1956年,赵德的第八代传人赵国勋与怀柔县供销合作社在桥梓镇歧庄村建起简易加工厂,开始简单的杏干生产,写下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史的第一篇章。当时的年产量仅为7吨,主要通过蜜饯公司销售。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果脯加工车间经过数次改革、变迁,1989年1月更名为“北京市果脯厂”。1996年5月18日,组建“北京红螺食品集团”。并在2006年11月,由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改制为“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以北京特殊地理、气候特征所育山货林果为主要原料;又将京城独具的历史文化、甜品食俗所造就的果脯精制方法为技艺,使得京味果脯孕育、传承,生生不息。
|
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悠久果品生产历史的 “中华老字号”企业;是农业部等国家九部委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是北京市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红螺商标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公司生产的杏脯、苹果脯被评为“市优、部优”产品,果脯、羊羹、茯苓夹饼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知名特产”。 北京果脯1913年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作为“21315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征信企业”、中国食协“ AAA级信用企业”的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人诚品真,以义取利”的诚信方针,把“百年红螺、惠农惠民”作为企业的使命,把“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作为企业的价值追求,以诚实、诚心、诚信、服务和回报社会。

|
公司继承历史悠久北京果脯生产工艺,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独享“红螺”知名的地域品牌,坐拥怀柔丰富、高品质的农产品资源。融合宫廷御膳秘制良方与世传果脯加工绝技,积极研发符合现代消费口味的果脯制作工艺。立志发扬中华老字号的传承示范作用,延续中华美食文化的百年荣光。公司主要生产果脯、羊羹、茯苓夹饼、板栗、烤鸭、老北京小吃等各类休闲食品,现已拥有六大系列、四十多个大类、二百二十余个品种、四百余种包装规格的各类产品。
市场是企业决胜的战场。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深耕渠道”,通过建设覆盖面广、功能健全的营销网络,提高产品的市场接触度和影响力。目前公司已经在全国各大商厦、超市、仓储连锁设有五百多个产品销售专柜和七千多个批发网点;在机场、火车站、旅游点及重要繁华地区设有红螺产品专卖店;在上海、广州、哈尔滨、沈阳、大连等省会城市均设有总经销。借助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红螺食品行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5个国家,在同行业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拥有良好的产品美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