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饭店是一家经营淮扬风味的著名餐馆,在上海乃至全国的餐饮行业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在日本、香港等东南亚地区也久负盛名。
扬州饭店的前身是上海有名的“莫有财厨房”,开设于1950年1月。它的创始人是长期在银行和私人公馆厨房执厨的莫氏三兄弟(莫有庚、莫有财、莫有源)。他们出身于厨师世家,其父莫德俊原是扬州银行公馆的厨师,技艺精湛,善制扬州菜肴和点心,是扬州著名厨师之一。
1950年1月,在荣毅仁先生的建议和支持下,在宁波路江西路的上海银行大楼三楼上海纱厂工商界人士联合俱乐部内,开设了一家厨房,设有两个餐厅,可容纳50余人就餐。那时因为经常由莫有财出面缴税,厨房没有店名,税单上就写上“莫有财”三个字,从此就有了“莫有财厨房”的招牌。1956年以来,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陈毅、李富春等人,都曾经前往品尝扬州菜肴。莫氏三兄弟在60年代还被邀请为毛泽东、金日成等领导制作扬州菜肴,并受到高度称赞。
1970年,为了面向大众,莫有财厨房从上海银行楼上搬到北京东路江西路口扩大营业,并改名为“扬州饭店”。1975年又搬迁到上海最繁华的南京东路,饭店规模进一步扩大,2002年,扬州饭店在南昌路思南路科技会堂五楼开设分店。2003年在徐汇区喜泰北路开设分店,以全新的经营机制和鲜明的特色成为该地区的餐饮热点。

回眸半个多世纪经营发展历程,扬州饭店以其独具特色的“莫家菜”赢得了餐饮界和社会各阶层消费宾客的赞誉。“鸡火干丝、清炖狮子头、八宝鸭、蜜汁火方、三丝鱼、翅、拆骨大鱼头、炝虎尾、三套鸭、水晶肴肉、松仁鱼米、三色鱼丝”等几十种名菜深受宾客欢迎。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荣毅仁先生来到上海,与江泽民、黄菊以及老工商业家刘靖基等再一次品尝了莫家菜。1990年,扬州饭店被黄浦区政府命名为“上海名特商店”;2001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扬州饭店“中华餐饮名店”荣誉称号。“蟹粉狮子头、鸡火干丝、水晶肴肉、翡翠八珍烧卖”等特色品种分别被原国家商业部、国家国内贸易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财贸办、上海市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菜”“上海名菜”“部优产品”。精美的菜点,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饮食文化,又丰富了上海的餐饮市场。
近十几年来,扬州饭店的菜点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以选料讲究、精细、注重火候、原汁原味的“莫家菜”到1997年与红学专家根据名著《红楼梦》中描写的饮食风情和佳肴美点而研制推出“红楼宴”,从以江南大闸蟹为原料的“蟹粉菜”到根植于民间充满乡土气息的“淮扬民间菜”,不断形成了新的经营特色。在搞好上海市场 经营的同时,扬州饭店积极开展与国内餐饮界和海外餐饮市场的交流,1986年9月,扬州饭店与广州中国大酒店举办了上海美食周莫家菜表演,1987年1月,扬州饭店莫家菜前往新加坡良木园大酒店,短短两周时间几乎轰动整个新加坡;1988年8月,莫家菜应邀到香港利园酒店献艺,嘉宾云集;2002年12月,在香港举行了沪港饮食交流活动。
由于上海城市发展和新世界商圈建设的总体需要,扬州饭店总店于2003年4月暂停营业。为保持“扬州饭店”的淮扬经营特色,杏花楼集团把尽快恢复扬州饭店的经营作为实施老字号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集团总体经营布局的调整,恢复扬州饭店的经营。经过精心设计装修和经营筹备,2004年10月23日一个具有浓郁淮扬特色和江南典雅建筑风貌的扬州饭店东迁至福建中路345号(近南京路口)复业开张。
名店新开的扬州饭店以幽雅的就餐环境、经典的风味菜肴,定位于中外旅游宾客、社会各界的美食家、中上层次的商务宾客。走进石库门的建筑外形,踏上全紫铜的楼梯,品味悬挂墙上的名人诗篇,宾客们会领略到一股浓浓的淮扬文化情韵。以创新的理念挖掘和提升的淮扬特色菜肴,以及运用改革的新机制实施企业的经营管理,扬州饭店力求以崭新的经营风貌延续良好的社会声誉、塑造老字号品牌的经典形象,闻名中外的扬州饭店将继续成为繁荣黄浦经济、连接中外嘉宾友谊的美食桥梁。
2005年11月3日扬州饭店租赁经营民防大厦项目正式启动,以“走出去”发展步伐进驻位于瑞金路、复兴路口的民防大厦,2006年3月25日正式开张营业,以优异的餐饮品质,拓展振兴老字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