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总厨会场 > 详细内容
官府菜制汤细节曝光
发布时间:2014/1/13  阅读次数:3181  字体大小: 【】 【】【

谭家菜是官府菜中最具代表和知名度最高的派别之一,它的汤是如何吊制的?吊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又存在哪些误区?下面我将拨开谭家菜吊汤工艺的神秘面纱,为大家还原一个更加权威和真实的吊汤方法。


谭家菜是官府菜中最具代表和知名度最高的派别之一,它的汤是如何吊制的?吊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又存在哪些误区?下面我将拨开谭家菜吊汤工艺的神秘面纱,为大家还原一个更加权威和真实的吊汤方法。
传统方法—浓汤清汤一桶出
在谭家菜中,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它的吊制方法也就成为制作谭家菜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制作谭家菜用到的汤有很多种,按照汤的浓稠度来分,可以分为头汤、二汤、三汤;按照汤的应用分,主要有浓汤、清汤、奶汤等,但是应用最广的还要数浓汤和清汤。
传统做法中,浓汤和清汤是一桶吊制而成,这种做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但是随着食材品质和食客口味的变化,以及官府宴席档次的不同,我们又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浓汤、清汤分别吊制的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分别吊浓汤和清汤的方法能更好地展现汤的鲜美程度。
下面,我就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传统和现代两种截然不同的吊汤方法。
原料老母鸡4只,老鸭2只,肘子1个。
选料标准老母鸡的选料非常关键。一般而言,九斤黄是最佳的吊汤原料,其次是澳洲黑鸡,第三才是我们说的放养了三年以上的五指老鸡。九斤黄这种鸡肉质非常肥厚,鸡肉本身的香味也特别浓郁,但是这种鸡已经非常稀少了。澳洲黑鸡是一种进口的小型鸡,一般净重也只有1千克,它的骨头特别香,而且吊出来的汤汤色金黄。如果这种鸡也不容易购买,那就只能选择家养3年以上的老母鸡了。挑选老母鸡时你要注意两点:第一,一定要挑“五指鸡”,即脚踝处的小爪跟正常的脚趾差不多长的鸡;第二,鸡腿一定要细长的,说明这种鸡运动量比较大。
老鸭一定要选择黄油麻鸭,净重在1500克/只。肘子则要选择肉多骨少,重量在750克/个的。
加水量30千克。
初加工老鸡、老鸭宰杀治净,去掉头和尾,一开二,放入冰箱内冷藏2小时,达到排酸的效果。肘子放入沸水中大火焯透,在表面打少许花刀。
吊制过程老鸡、老鸭从冰箱取出后,直接放入不锈钢桶内,倒入冷水,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后改用小火吊制2小时。将打有花刀的肘子放入桶内,小火继续吊制。在吊制过程中,依然会有浮沫产生,撇去浮沫后小火吊制4小时。


用舀子舀出1/4或1/3汤。采用白哨扫一遍汤,此汤即为清汤。


舀出吊制清汤需要的汤后,改用大火继续加热40-50分钟,而且边加热边用手勺搅动汤内的原料。待汤汁已经非常浓稠了,关火过滤即可。

如果想增加浓汤的香味,在改用大火滚汤前,可以增加焯水并切片的金华火腿250克,也可以加入少许火腿汁或者瑶柱汁。但是火腿汁或瑶柱汁一定不要用瓶装的成品调料。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火腿汁和瑶柱汁的制作方法:

◎火腿汁金华火腿洗净,切成薄片,加入鸡汤和少许葱段、姜片,上笼大火蒸1小时即可。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点,很多厨师自己制作火腿汁,但是都是加水蒸制。与用鸡汤蒸制的火腿汁相比,鲜味明显不足。

◎瑶柱汁瑶柱洗净,加入鸡汤和少许葱段、姜片,上笼大火蒸40小时即可。


现代方法—浓汤、清汤分别吊制
由于目前老鸡、老鸭等料的鲜美度明显不如以前,所以采用传统方法吊出来的浓汤和清汤的鲜美味都会有所降低。为了弥补因原料香味的不足给汤品带来的困扰,我们采用了分别吊制浓汤和清汤的方法,而且在原料搭配方面也进行了调整。虽然这种新的吊汤方法明显要优于传统方法,但是由于成本比较高,所以多用于级别非常高的宴席。
下面给大家介绍现代版浓汤和清汤的吊制方法:
★浓汤★
增加鲜味是改良浓汤传统做法的主要目的,而香味的最好来源就是肉类和牛骨,所以在吊制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去皮的肘子和牛骨粉。
原料去皮肘子2个,老鸡4只,老鸭2只,牛骨粉50克。


选料标准同传统的浓汤吊制方法,只是这里必须选择去皮的肘子,因为肉质越多,吊出来的汤香味越浓。
加水量30千克。
初加工老鸡、老鸭宰杀治净,去掉头和尾,一开四,放入冰箱内冷藏2小时,达到排酸的效果。肘子放入沸水中大火焯透,在表面打少许花刀。
吊制过程老鸡、老鸭从冰箱取出,直接放入不锈钢桶内,倒入冷水,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后改用中小火吊制2小时。将打有花刀的去皮肘子放入桶内,小火继续吊制。在吊制过程中,依然会有浮沫产生,撇去浮沫后用中小火吊制3小时。将原料全部捞出,用棍子砸碎,再重新放入不锈钢桶内,并下入牛骨粉,改用大火滚汤40-50分钟,过滤取汤。在大火滚汤的过程中,同样要不停地搅动桶内的原料,使其可以更好地释放所有的呈鲜物质。
汤色姜黄色
◎牛骨粉牛骨洗净,放入垫有胡萝卜块、圆葱丝、香芹的烤盘内,入烤箱烤至焦黄,取出捣碎成粉。
★清汤★
野山鸡、鹧鸪、鸽子是我们增加清汤鲜味的法宝,它们的用量不一定要多,主要起到“点睛”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加入了一定量的牛仔盖,同样起到融合鲜味的目的。
原料老鸡4只,老鸭、野山鸡、鸽子、鹧鸪各2只,牛仔盖2千克,白哨。
选料标准老鸡、老鸭的选料要求跟传统方法一样,野山鸡、鸽子、鹧鸪都要选择鲜活的,野山鸡的净重要求在1千克/只,鸽子的净重为300-350克。
加水量30千克。
初加工老鸡、老鸭、野山鸡、鸽子、鹧鸪分别宰杀治净,去掉头和尾,老鸡、老鸭一开四,野山鸡、鸽子、鹧鸪一开二,放入冰箱内冷藏2小时,达到排酸的效果。牛仔盖改成大块,在表面打浅浅的一字花刀(便于牛肉鲜味物质的释放),放入沸水中大火焯透。


吊制过程老鸡、野山鸡从冰箱取出,直接放入不锈钢桶内,倒入冷水,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后改用小火吊制1小时。放入排酸后的老鸭,继续小火吊制2小时,然后放入鸽子、鹧鸪、牛仔盖,保持小火吊制2小时,过滤取汤。最后用白哨扫一遍汤。
汤色茶色
◎白哨按照上文介绍的比例,我们需要取4只净老母鸡,取下鸡腿和鸡胸部的肉,用刀背斩成细蓉,掺入清汤2千克,也可以加入少许料酒和葱、姜,略微搅打上劲。
编辑提问鸡肉可用粉碎机来粉碎吗?
作者回复不可以,因为粉碎后的肉泥吸附力非常弱,扫汤效果不佳。


吊汤的7个关键
虽然吊汤的方法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但是吊汤的关键却是不曾改变的。那么在这漫长的几个小时内,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又有哪些细节是你不知道的呢?
很多厨师在吊汤前,只是去掉了鸡、鸭的内脏,而没有去掉鸡、鸭的头、尾(鸽子、鹧鸪也要去掉头和尾)。头部和尾部虽然“料”很少,但却含有大量的腥味物质。如果在吊汤前,不将头和尾部去掉,做好的汤会带有轻微的腥臭味。这点是很多厨师都没有注意到的。对于有些原料,比如山鸡、鸽子,除了去掉头和尾外,还要去掉爪子。
有些厨师在处理原料时,往往会将细小的鸡(鸭)肾、鸡(鸭)肺、喉管遗忘,这都是不正确的。
以往吊汤时,很多师傅都会将鸡、鸭先冲漂去血水,然后冷水下锅或者热水下锅焯水,美其名曰是去掉原料体内多余的血水,减少原料内部的腥臭味。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血水同样可以起到清汤和增加鲜味的作用。但是,刚刚宰杀后鸡、鸭是不能直接用于吊汤的,它们要经过排酸后才可以更好地释放呈鲜物质,所以我将鸡、鸭宰杀后,先放入冰箱内冷藏2小时。
另外,对于那些“死料”,也就是我们说的肘子等不是现宰杀的原料,则必须采用焯水的方法进行初加工。
编辑提问如果鸡、鸭等活料不焯水,体内的血水会不会影响汤汁的口味?
作者回复不会。在大火加热过程中,原料体内的一部分血水会变成浮沫浮于汤的表面,经过打沫处理后,它们自然被去掉了。另外一部分血水则会变成“血哨”,会起到扫汤的作用。
原料一起下入不锈钢桶内,好像大家都是这么操作的,但是你注意到没有,原料不同,软烂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就拿现代版的清汤吊制方法来说,鸡和鸽子的投料时间是不同的,因为老鸡2-3小时之内是根本炖不烂的,而鸽子加热2小时就已经“粉身碎骨”了。如果将这两种原料一起下锅,那么等老鸡完全软烂了,鸽子的骨头都变成碎末了,这些碎末会悬浮在汤中,影响汤的清澈度。
因此,我们在下料时,一定要根据原料熟烂程度的不同分别下料,不容易熟烂的原料先下,容易软烂的原料后下。
撇浮沫和浮油大家都会做,用手勺一舀,倒掉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做法并不是最有效的,因为浮沫和浮油会贴附在手勺上。正确的方法是将用非常细的小笊篱撇浮沫和浮油。
制作清汤必须要扫汤,但是你扫汤的方法正确吗?
首先,一定要掌握好白哨的浓稠度。一般而言,我们会选择老母鸡4只,将其腿肉和胸部的肉全部剔下后,用刀背斩成蓉,再倒入清汤2千克,略微搅打上劲,使肉泥和汤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小火加热的清汤内。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必须加入清汤,而非清水;第二,加入汤的用量一定要掌握得当,不可将白哨澥得太稠或者太稀;三是白哨一定要略微搅打上劲,这样下入汤中后才不会被冲散。



其次,要掌握好扫汤时间。放入白哨后,由于重力的作用,白哨会自动沉入汤的底部,随着温度的升高,白哨会慢慢浮于汤的表面。很多厨师在这个时候就会将白哨捞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是持续小火加热,直至白哨附着了杂质后再一次开始下沉,这时候再将其过滤出来,才算扫汤成功。扫汤时间一般要持续1-2小时。


编辑提问为什么扫汤要持续如此长的时间?
作者回复理由很简单,当白哨下入汤中后,首先它要做的就是自我成熟,而后浮于汤面。在这个过程中,它只是完成了自身受热成熟的过程,并没有开始“扫汤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它才会慢慢“稳定”下来,开始吸收杂质。如果你这时候捞出白哨,一来它并未完成自己的“工作”,二来它本身带有的风味也会污染到原有的汤味。当白哨再一次开始下沉的时候,就说明它已经吸附了很多杂质,这个时候才是扫汤结束的时刻。
编辑提问扫汤1小时与2小时,有何差别?
作者回复扫汤在1小时左右时,汤的鲜度是非常高的,但是汤入口后感觉“很轻薄”。扫汤2小时左右时,汤的鲜美度会有所下降,但是此时的汤口感比较厚。至于到底采用多少时间来扫汤,要根据你对汤品质的要求来控制。 
改用大火熬制浓汤时,一定要将所有原料的骨头敲碎,这样它们内在的呈鲜物质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来。
改用大火熬制浓汤时,时间的控制也非常关键。有些厨师认为,滚汤时间越久,浓汤会越浓稠,这点是毋庸怀疑的。但是在汤汁变得浓稠的同时,汤色会慢慢发黑和汤的口感也会有些涩口。因此,建议大家滚汤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为妙。


吊汤的9大误区
看过吊汤的方法后,你可能会感觉吊汤非常简单,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其实,吊汤的神秘之处就在于你所不知道的那些错误操作。
        
加入猪皮、凤爪、猪手
            
等富含胶原蛋白的原料
说起吊浓汤,很多师傅都会认为浓汤一定要够浓才好,所以在吊制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加入很多富含胶原蛋白的原料,比如猪皮、凤爪、猪手。其实这种操作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吊好的汤内会含有大量的脂肪颗粒和胶原蛋白颗粒,而胶原蛋白和脂肪颗粒是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的。最终导致汤吊好后存放不久,就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加入胡萝卜汁、南瓜汁等调色
很多人认为,浓汤越黄品质越好。所以他们在汤吊好后,会加入一些胡萝卜汁、南瓜汁、胡萝卜油等改善浓汤的金黄色。这种做法看似比用食用色素来得健康,但是殊不知这些原料反而会改变浓汤特有的风味。
    
不放猪排等肉类原料
官府菜吊汤跟广东人熬制炒菜用的汤是不同的,炒菜追求的是一种复合的香味,所以在吊制时,往往会加入猪排、猪瘦肉等料。但是谭家菜的汤更多的是体现鸡肉本身的浓香,所以鸡的用量一定要足,其他用料不必苛求,点到为止为好。
我们吊汤有句俗话:鸡味为主,鸭味为辅,肉类增加浓度。按照这种方法,我们总结出吊汤用料的黄金比例,那就是鸡占50%,鸭占30%,肉类原料占20%。
      
熬制时间越长越好
以前,我也从杂志上看到一些师傅,将吊汤的时间控制得非常久,有时甚至超过了10小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老鸡经过8小时的加热后已经变成了碎末了,这些碎末悬浮于汤中,反而影响到汤的爽滑口感。
而且很多厨师反映,自己按照合理的方法吊汤,为什么最终汤会发酸呢?这也跟吊汤的时间过长有关系。所以汤的吊制时间应控制在6-8小时。
    
多次扫汤
说到扫汤,我个人认为只要按照我前文介绍的方法,操作一遍就足够了,扫汤的次数太多,反而会使白哨“带走”清汤中的一些呈味物质,削减了汤的美味。
复杂调味
吊好的汤其实已经有了完美的风味,但是很多厨师总是感觉鲜味“不够”,在后期的操作中,往往还会加入很多增鲜的调味料,这样做看似风味更加完美,其实汤的本味却已经发生了改变。官府菜之所以可以长盛不衰,最重要的是它的原汁原味,过分调味,其实就是对官府菜理解上的偏差。
快速冷却
很多师傅在浓汤吊好后,习惯把装有刚熬好汤的桶放入一个加有冰水的大桶内,并用手勺快速搅拌,让其快速降温,再进行储藏。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快速降温、防止汤长时间受到余热而变味的效果。但是长时间的搅拌,也会导致汤分层。
  
冷却后分汤
汤熬好后肯定要分开存放,很多厨师都是等汤汁完全冷却后分汤,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盛汤的容器往往都是清洗一下,如果用来盛冷汤,很容易在存放过程中产生细菌。所以,建议大家在取汤时直接分装。
  
浓汤、清汤
可以烹制任何原料
官府菜的汤是不可以随便使用的。它们最好“拍档”其实就是各种干货荤料。如果用来搭配一些素料,或者海鲜原料,一来有些暴殄天物,二来它们的功效基本发挥不出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copyright 2000-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